内容页搜索

一、耕作制度

因气候、土壤、水利条件和耕作习惯,龙泾村、吴湾村历来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秋熟以水稻为主,夏熟以小麦、油菜为主,并利用田边地头等种植花草、蚕豆、蔬菜、瓜果。新中国成立前,水稻一年一熟,产量低。

1956年,试种双季稻,1962年,龙泾大队种植双季稻212亩。火箭大队种植双季稻198.7亩。19771978年,龙泾大队2693亩耕地100%种植双季稻;1977年,火箭大队1482亩耕100%种植双季稻。双季稻种植面积的增加,使水稻粮食亩产和总产量明显增加。但土地得不到休养生息,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农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畜肥和水土保持差,增产不能增收。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国家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耕作制度趋向合理,双季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恢复扩大单季稻种植面积。1988年,龙泾、吴湾2个行政村已不再种植双季稻。

90年代以后,逐年扩种经济作物,并开挖鱼池、虾池。1992年,龙泾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02亩,鱼池、虾池面积640亩,粮田面积为2018亩。吴湾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74亩,鱼池、虾池面积311亩,粮田面积为1326亩。

2015年,龙泾村鱼池、虾池面积为1700亩,良田面积为1023亩。

二、面积产量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兴修水利,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引进优良品种,普及推广科学知识,抓好农作物的防病治虫,稻麦、油菜籽的产量稳步提高。

63   19631995年龙泾村(大队)水稻、三麦、油菜面积产量统计表

年份

水稻

三麦

油菜

面积(亩)

亩产(公斤)

面积(亩)

亩产(公斤)

面积(亩)

亩产(公斤)

1963

2682

316.9

828.7

89.8

431

12.3

1964

2682

350.4

920

100

453

32

1965

2682

389

824

128.8

502

37

1966

2682

438

856

116

563

41

1967

2682

393

858

119

563

36.2

1968

2682

320.7

920

107

564

50

1969

2682

435

1050

90.3

535

66

1970

2682

411.5

1121

97

616

68.9

1971

2682

455

977

126

616

70

1972

2680

480

958

146

553

80

1973

2679

490

986.6

56.7

627

53

1974

2679

445.3

963

97

557

72

1975

2679

407

957.8

63

604

34

1976

2679

467.7

992

107

541

44.3

1977

2693

486

992

78

530

61

1978

2693

514

1099

165

553

94

1979

2693

563.5

1059

233

638

110

1980

2693

451

1059

257

638

113.7

1981

2693

405.9

901

217

991

85

1982

2707

497.4

901

238.7

1230

113

1983

2707

503

1027

305

935

84

1984

2887

535

1027

314

762

121

1985

2852

438.3

1294

172

1180

107.1

1986

2513

527

1219

255.7

994

118.5

1987

2513

458.5

1327

245

896

113

1988

2456

461.5

1656

223.6

852

140

1989

2435

429

1541

205

880

108.5

1990

2484

466.5

1651

229

705

160.3

1991

2383

521

1719

209

1089

69.3

1992

2383

467.5

1415

225

1012

70.5

1993

2383

495

1332

289.6

909

72.2

1994

2426

534.5

1040

270

1150

71.8

1995

2310

475.5

1288

285

1137

128.8

 

64    19631995年吴湾村(大队)水稻、三麦、油菜面积产量统计表

年份

水稻

三麦

油菜

面积(亩)

亩产(公斤)

面积(亩)

亩产(公斤)

面积(亩)

亩产(公斤)

1963

1482

350.1

391

23.5

1964

1482

408

509

89

1965

1482

419

458

110

346

27.5

1966

1482

465

458

105.5

336

52.2

1967

1482

397.7

458

108

351

56

1968

1482

301.7

476

131.2

336

50.3

1969

1482

463.3

569

95.6

326

68.2

1970

1482

417.2

663

100

417

60.3

1971

1482

453

577

115.5

385

50.3

1972

1482

485.5

562

137

359

78.9

1973

1482

500.5

577

72.4

359

50.9

1974

1482

450.3

560

131.3

396

53.6

1975

1482

434

563

74

380

35

1976

1482

490

577

101.9

319

46

1977

1482

401.5

577

49.4

360

57

1978

1482

497.5

605

159

359

76

1979

1482

518

581

203

415

112.5

1980

1482

391.3

581

204

415

101.5

1981

1482

331.5

496

175

545

99

1982

1493

484

496

232

545

185

1983

1493

475

565

236

689

95.3

1984

1606

512

906

204

476

127.7

1985

1595

360

565

159

901

115

1986

1474

485

530

214

914

121.5

1987

1364

454.5

770

208

837

116.2

1988

1460

474.5

800

260

715

139

1989

1544

451

856

210.5

735

92

1990

1555

463.2

1063

228

675

130

1991

1365

500

828

243.1

590

93.3

1992

1378

512

795

226

602

124

1993

1392

522

765

302.5

608

161

1994

1383

570

613

260

730

70.6

1995

1382

530

612

304

668

126.1

 

65    19621987年龙泾村(大队)双季稻、中熟稻面积产量统计表

年份

双季早稻

后季稻

中熟稻

面积(亩)

亩产(公斤)

面积(亩)

亩产(公斤)

面积(亩)

亩产(公斤)

1962

212

205

232

121

1963

240

253

258

170

42

231

1965

209

314

240

107

6

303

1966

528

282

624

281

18

287

1967

571

310

706

216

9.5

87

1968

583

295

686

121

1969

1231

243

1314

260

1970

1466

255

1603

249

1971

1674

259

1860

253

1972

1754

305

2027

245

1973

1889

315

2238

246

1974

1716

278

2026

238

1975

1930

254

2291

205

112

300

1976

2070

285

2569

242

29

393

1977

2222

266

2693

217

1978

2229

303

2693

269

1979

2230

334

2589

285

1980

2088

284

2540

224

1981

1721

288

2225

213

1982

1953

307

2737

276

1983

2009

285

2493

282

1984

1740

347

2197

313

1985

1267

318

1521

246

1986

1042

319

1330

342

1987

821

254

1000

281

 

66    19631986年吴湾村(大队)双季稻、中熟稻面积产量统计表

年份

双季早稻

后季稻

中熟稻

面积(亩)

亩产(公斤)

面积(亩)

亩产(公斤)

面积(亩)

亩产(公斤)

1963

134

248.5

138.5

165

25

241.5

1964

126

250

132

152

31

269

1965

102.4

308

110.8

122

40.2

303

1966

343

282

407

267

24.6

230

1967

321.8

296

386

192

1968

251

272

280

114.5

1969

536

269

570

257

1970

786

257.6

862

224.5

1971

945

227.4

1013

228.5

1972

824

321

915

204.8

1973

985

316.5

1129

216.4

167.2

437.5

1974

806

270.9

919.7

244.3

202.7

410.3

1975

1047

271.6

1205.4

235.5

101

366

1976

1134

307

1355.4

300

126.6

328

1977

1069.7

273.5

1302

184.5

180

307

1978

1133

288.7

1387

271

1979

1055

304.8

1309

290

1980

1109.5

276.5

1313

174

1981

834

273.5

1112.5

158

1982

1072

289.5

1264

259

1983

1080.9

252

1280

284

1984

735

317

840

314.5

1985

465

274.5

564

232.5

1986

264.9

310

346

329.5

 

三、作物品种

(一)水稻

龙泾村、吴湾村水稻种植以粳稻为主。50年代初一般种植早籼稻,品种以洋籼、杜籼为主。50年代末种植的晩粳品种有“老来青”“青壳种”“飞来凤”等。

1956年推广种植双季稻,以有芒早沙粳为主,后季稻品种以晩粳为主。60年代初,双季早稻种植“练塘早”“矮脚南特”“矮南早1号”等品种。后季稻品种以“农垦58”(世界种)为主。1965年,全面推广种植矮秆抗倒伏又高产的“农垦58”,是年,龙泾大队水稻平均亩产389公斤,比1963年平均亩产增加73公斤。火箭大队水稻平均亩产419公斤,比1963年平均亩产增加69公斤。60年代末,由于种性退化,植株变形,产量下降而淘汰。70年代初,推广种植“桂花黄”“沪选19”“嘉农33”等品种。1978年,推广种植杂交水稻,品种有“南优1号”“南优2号”、1981年,种植“加湖4号”“早单八”“农虎6号”等品种。1985年从浙江嘉兴引进“秀水04”,成为单季稻、后季稻主要品种。

1979年,龙泾大队成立良种培育基地,吴江县种子公司派专业技术人员驻地进行现场指导。对全村水稻实行统一供种。90年代初,推广种植抗病性好、产量较高、米质优“丙88122”新品种。1991年,龙泾村水稻种植面积2383亩,平均亩产521公斤。吴湾村水稻种植面积1365亩,平均亩产500公斤。1996年起,推广种植“申优1号”“嘉33”“常优1号”等品种。2012年起,推广种植“武运粳”品种。

(二)三麦

龙泾、吴湾在历史上以种植小麦为主,元麦仅在十边隙地上种植,不种大麦,亩产都在百斤以下。50年代中期起,小麦推广“矮粒多”“华东6号”,元麦(懒麦)推广“立夏黄”,仅在十边隙地种植。60年代后期,随着双季稻面积不断扩大,由于小麦成熟期迟而种植面积大幅减少,扩大成熟期早大麦。70年代初,小麦种植“扬麦1号”“武麦1号”,大麦种植“早熟3号”。80年代,小麦推广“扬麦3号”“宁麦3号”,大麦仍以“早熟3号”为主。1996年已不再种植大麦,“扬麦5号”成为小麦的主要品种。2015年,小麦的主要品种为“扬麦16号”。

(三)油菜

龙泾、吴湾在新中国成立前,油菜品种单一,为早熟的白菜型土油菜,省肥早熟但产量低,是农户食用油主要来源。50年代推广种植“胜利油菜”(俗称朝鲜菜),种植时间较长。60年代为适应双季早稻适时移栽,推广种植成熟期较早品种“军农1号”。70年代后推广“东胜14”“上海23”“宁油7号”,替代其他品种。90年代种植“苏油1号”“九二13系”。1996年后,推广种植新品种“汇油50系”。2000年后有“史力丰”。

四、栽培技术

(一)水稻

龙泾、吴湾在水稻栽培时先育秧,育秧先进行种子处理,种子谷经选种、晒种、浸种、消毒、催芽,待种子长出短芽时落谷。60年代后,改水秧田为半旱秧田。1968年,双季早稻采用尼龙薄膜育秧。70年代推广“小苗带土移栽”育秧技术。双季后季稻为保证不误农时,推广“寄秧”的方法,有条寄、棵寄、抽条留苗等。80年代,重新采用“稀播水育大壮秧”。1995年后,推广从日本引进“肥床旱育稀植”新技术。

长期以来,水稻移栽一直沿用“横宽竖大、六棵三靠、稀栽”方法。1961年,推广陈永康(水稻专家)的小株方形密植。70年代采用经绳种田,以后推广梭子插秧。1978年推广杂交水稻“单株插”,一穴一株,亩均2万穴~2.5万穴。80年代推广“密行小株条栽”“小株合理密植”,增加通风透光条件,增强防病抗倒伏能力。90年代提倡宽行距、少栽本、四棵头移栽方法。2000年前后,采用旱地育秧,带土移栽办法,其优点是:秧田面积少,移栽后活棵快。

(二)三麦

龙泾、吴湾农村历史上都在土地翻耕后,做成小说明: 仑,打潭播种,潭中盖上基肥。60年代起,推广薄片深翻,宽埨散播,说明: 仑间开沟。80年代起,推广免耕法(又称稻坂麦),就是稻田收割后不耕翻直接播种,施上基肥,开沟,捣散泥块。这种方法播种早、苗齐苗壮,很快在龙泾、吴湾两村推广,延续至今。

(三)油菜

做菜秧田,利用零星空地,翻耕晒干捣散泥块后,播种油菜籽后盖上大粪或猪羊灰,至今未变。

新中国成立初,农户采用狭说明: 仑宽沟,用石锥打潭移栽。60年代改变栽培方式:翻耕做说明: 仑,劈横刀栽。70年代后期推行“免耕法”,即水稻收割后直接劈横刀栽(稻坂菜),此办法减轻劳动强度,又提高油菜成活率,深受农户欢迎,延续至今。

五、防病治虫

新中国成立前,农民靠天吃饭,碰到病虫害,求神拜佛,盼老天保佑。

50年代初用掘稻根、采卵块等办法防治虫害。60年代初使用药剂防治,大队、生产队都有农技员做好预测预报工作。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适时适量进行药剂防治,使用喷雾器、喷粉器均匀喷施,效果较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对病虫害防治时间、农药配比均上墙公告。

危害农作物的主要病虫害有:

三麦: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锈病、粘虫。

油菜:菌核病、龙头病、蚜虫。

水稻: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瘟病、螟虫、纵卷叶虫、稻飞虱等。

1983年前,对农作物的防病治虫,大队、生产队都要组织劳动力进行统一防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户根据农业技术人员要求进行防治。